写作行为的默会维度The Tacit Dimension of Writing Activites
吴远稳;
摘要(Abstract):
无论是实用写作还是文学创作,本质上都是一个默会整合活动,其差异是默会整合力的差异。具体体现为对辅助觉知和焦点觉知的整合中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差异。同所有的实践行为一样,写作行为的默会整合活动在波兰尼看来是一个三部体的整合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辅助觉知起到支撑、路径和线索作用,而焦点觉知就是这些作用下的产品和结晶。写作学的重点在于辅助觉知而不在焦点觉知。写作行为中的辅助觉知是默会的,很难用语言完全说明,它存在着一个默会维度。
关键词(KeyWords): 写作行为;默会维度;辅助觉知;焦点觉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吴远稳;
Email:
DOI: 10.19867/j.cnki.writing.2020.05.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董小玉、刘海涛:《现代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74-93页。
-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139-165页。
- (1)“辅助觉知”(subsidary awareness)和“焦点觉知”(focal awareness)乃是波兰尼的致知三要素中的两个要素,另外一个要素是“致知者”(knower)。在国内有不同的翻译,刘仲林翻译为“附带的觉察”和“集中的觉察”;王靖华在《科学、信仰与社会》一书中翻译为“附带意知”和“焦点意知”;台湾学者彭淮栋则译为“支援意识”和“焦点意识”;许泽民译为“附带觉知”和“焦点觉知”,李白鹤也采取此种翻译。徐陶翻译为“附属意识”和“焦点意识”。关于“awareness”到底译为“意识”还是“觉知”,郁振华有过说明,他经过多年的考虑,认为“觉知”的译法是可取的,可以将“awareness”和“consciousness”区分开来,波兰尼有一个基本的观点:“觉知”可以处在不同的“意识状态”。关于“subsidary awareness”,波兰尼曾说:“辅助地觉知到某物,意味着我们不是觉知到它本身,而是视之为越过其自身(而指向他物)的一个线索或一项工具。”基于郁振华的全面的考察,我也倾向于选取“辅助觉知”和“焦点觉知”这一翻译,因此论文中为避免概念混淆,一律采用此种翻译。